大館《疫症都市》展覽  以藝術及歷史回顧本港鼠疫及沙士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8/12/27 18:55

最後更新: 2019/01/28 17:50

分享:

分享:

大館夥拍英國衛爾康基金會合辦展覽「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」。

大館夥拍英國Wellcome Trust(衛爾康基金會)合辦的展覽「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」,即將於大館當代美術館開鑼。大館展覽以歷史文物與藝術,輔以互動裝置及展覽周邊活動,為觀眾展示疫症與大館的歷史淵源,以及疾病如何改變本港社會及文化。

由衛爾康基金會創意總監 Ken Arnold 發起的《疫症都市》,與國際文化監製 Danielle Olsen 聯同三座全球性都市——紐約、倫敦、香港的合作夥伴,首度來到亞洲地區舉辦的大型文化項目,就針對以上現象,探尋人類與病原體於城市中的互動,及共生共滅的後怎樣形塑人的思想言行。

呈現鼠疫沙士之衝擊

香港部分,《疫症都市》將集中呈現 19 世紀鼠疫到 2003 年沙士爆發期間,本地醫療體系及不同社群應對流行病的經驗,而有關處理又對文化及社會造成何樣衝擊。

長達6個月的項目中,將以郭瑛於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展,在1月26日起開展的研究型展覽《既遠亦近》掀起序幕。屆時主辦方將呈獻10名新晉及知名藝術家的全新作品(當中8件為特別委約創作)。

當中包括擁有生物化學學位的徐世琪,以錄像及表演為基礎的《宇宙急 Call》,審視身體異化時的精神狀態。

《宇宙急 Call》以錄像及表演探討身體和生物的變形。(場地提供:香港藝術中心;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《宇宙急 Call》呈現19世紀鼠疫中科學與迷信之間的矛盾。(場地提供:香港藝術中心;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生於台北,擅長重塑、轉移或轉化創作元素的周育正,會運用嗅覺互動作品展示衛生消毒及習慣的養成。

強於結合身體、心靈及舞蹈元素的鄭得恩,則會以實驗式互動作品,帶領觀眾開展一場由聲音導航的旅程。其餘創作者尚有如陳翊朗、鄭淑宜、卓穎嵐、Gayle Chong Kwan、黎清妍及王思順。

一小步也能改變歷史

此外,展覽還會深入揭示腺鼠疫的歷史背景,以及對日常生活和城市發展帶來那些永久改變。

為了拓闊國際視野,駐英國藝術家組合 Blast Theory 會透過互動裝置《A Cluster of 17 Cases》,追溯2003 年當世界衛生組織得悉香港維景酒店爆發沙士病毒後,曾採用什麼方法回應及解決危機,這亦是世衛首度在港舉辦的藝術家駐場項目 。

互動裝置《A Cluster Of 17 Cases》(2018 年,Germ City紐約市博物館)(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《A Cluster Of 17 Cases》追溯2003 年世衛生處理維景酒店沙士疫情的歷史。(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《疫症都市》自2019年1月起,還會夥拍多個本地機構,如藝術在醫院慈善團體會推出名為《我的時代》一系列藝術工作坊、展覽及社區活動,探索人們經歷疾病後的記憶與情緒變化。

香港醫學博物館則設計了雙語移動應用程式,為公眾提供「太平山醫學史蹟徑」的珍貴資料及自助導賞地圖。

油街實現更邀請藝術家潘國靈與白雙全創作《感染閱讀》,透過文字及藝術「知識」作媒介,跟公眾就着「感染城市」主題,齊發問:身陷疫症的集體命運之中,我們究竟可做甚麼,又有甚麼意義呢?

Info

「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」展覽

日期:2019年1月26日至4月21日

地點:大館賽馬會藝方F倉1樓、E倉低層及D倉地下

費用全免

撰文 : 張高翔 TOPick記者